職場勵志
27歲,月薪20000:只要人不懶,人生就不賴 文/哈叔 你為什么掙不到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太懶了。 我知道,一個人掙不到錢的原因是很多的,有時也不是因為不努力,就是底子薄,運氣差,這些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我并不是說一個人掙不到錢,就一定是因為懶。
博士被辭退,高職小業務員被提拔,決定命運的分水嶺是…… 文/吳甘霖 美國東北大學和波士頓復雜網絡研究中心的巴拉巴西教授做過一項研究,名校對人的收入究竟有多大的影響? 答案是:沒影響。 大量的統計發現,如果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足夠高,已經達到了哈佛的要求,只是因為課外
對不起,公司不需要這種“高情商”員工 文/張良計 前兩天刷文的時候,看到有人發了這么一句話: “如果你覺得情商很重要,那是因為你能力太差。” 話雖極端,但和目前國內職場上過分強調“情商”一詞相比,反倒有些清流的感覺。
年薪20萬不如月薪2000:對不起,沒有一份工作是體面的 文/哈叔 微博上有一個熱搜話題:爸媽眼中得體的工作。 評論留言區真是人才濟濟,很多人對父母進行了花式吐槽,點贊很高的兩個回答,挺有意思。 1、創業月入幾萬,你媽都會覺得不靠譜;要是考個公務員或事業編,就算月入500,你媽都會覺得一切總
這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輕松 文/空空 1 前同事珊珊,是我們圈子里最讓人羨慕的白領。 因為突出的銷售業績,老板不限制她的上班時間,可以隨來隨走,幾乎沒什么壓力。 而她利用這些隨機的時間,約客戶喝喝茶、談談公司項目,以此掌握了客戶更多的信息,跟客戶的關系也更加牢固,營銷一個公司大單輕而易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 文/哈叔 前兩天和一讀者聊天,我叫他李哥,因為他確實比我大,今年36歲,目前正在找工作,上一份工作月薪3500,沒有獎金,沒有年終獎,干了三年。 他對我訴苦:我這年齡出來找工作真是太難了。
職場上從不怕淘汰的人,都做對了哪些事? 文/張良計 1 與其拼經驗,不如拼洞察 你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 “很多人說起來有10年工作經驗,但實際上他只是把1年的經驗重復使用了10年。” 這講的就是經驗的質量。
工作10年,月薪不過萬:為什么你工作很多年,還是不值錢? 文/Jenny喬本喬 1 昨天,《2019國人工資報告》上了熱搜,有條數據特別扎心,工作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月薪過萬的比例不足三成。 有人說,二八法則再一次在現實中被印證。80%的資源和財富只屬于20%的人。
我考上了985,我選擇了996:所有的輸不起,都是因為躺不贏 文/丁暖 01 馬云關于996的福報論,引來大家的普遍不適。 996,指的是上午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上6天班的工作模式。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加班”。
我工作10年,5個上司,全是騙子! 文/焱公子 前幾天參加聚會,朋友們聊到上司,一片吐槽聲。 摳門、變態、不近人情、擅長甩鍋,是最高頻的四個詞匯。見我一直沒參與討論,旁邊的小A調侃,畢竟你現在是創業公司老板了,是不是聽著特別刺耳?
被“996”困住的年輕人們:好老板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員工? 文/張良計 1 態度比能力重要 很多人覺得作為下屬員工,工作能力應該是擺在第一位的。 但其實不然。 一個明智的老板,在選人時往往是把態度放在能力之前的。
四個你應該盡早辭職的信號 文/肥肥貓 1 個性和崗位風格差異太大 大部分的工作從風格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類型:奶媽型工作和 DPS型工作。 所謂奶媽型工作,一般來說是企業內偏輔助和為他人提供支援的部門,在會計上屬于成本部門。而所謂DPS工作,則通常是那些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前臺部門或者收入部門。
一開始就拼盡全力的人,只會讓力氣過早耗盡,擱淺在半路上 文/爐叔 昨天小區舉辦了一場迷你馬拉松,很多家庭都參與了這場活動,我和妻子也帶上了兒子參加。 兒子剛開始很興奮,哨子一吹響,他就鉚足了力氣像小炮彈一樣帶頭沖了出去。
我月薪3500,但真正讓我害怕的,根本不是月薪3500 文/木沐 最近看到這樣一條新聞:小周今年24歲,畢業后在父母安排下做會計,每月到手3500元,工作輕松而穩定。 但小周并不喜歡文職工作,想當一名銷售,父母卻堅決不同意,理由是會計工作穩定,而銷售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蔡康永揭露職場真相:所有的工作,其實你都不會喜歡 文/南川大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金三銀四”招聘季,不少職場人在過完年后開始蠢蠢欲動,計劃跳槽。 尤其是這幾天,有無數的粉絲和朋友跑來問我,自己到底應不應該離職?
職場前三年,比收入更重要的是…… 文/水湄物語 有一個工作3年的女孩問了我一個問題: “水湄姐,我的大學同班同學,有一個人薪水已經快是我的兩倍了,怎么辦啊?” 似乎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大學同學,彼此都很熟悉,畢業后起薪也都差不多,最后有一個人
那個985名校畢業的同事,沒升職,降薪了…… 文/毛毛蟲小姐 這些年,我們聽了太多關于努力,卻毫無效果的負能量的故事。實際上,那樣看似努力忙碌的背后,從來都是“偽努力”罷了。 什么是真正的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跳出舒適圈,帶著疼痛的努力。
你能走多遠,你的專業素養說了算 文/游騎兵 1 前兩天,我去參加朋友婚禮。司儀是本地電臺一位知名主持人,年輕帥氣風度翩翩。我到婚宴大廳時還早,主持人一直在和幾名認出他的粉絲聊天。 二十分鐘后婚禮開始,主持人剛上臺就碰到了囧事。話筒發不出聲音,嘶啞作響,一臉尷尬的他“喂喂&rdqu
我用24次離職,換來6條血一樣的教訓 文/周沖的影像聲色 我是2014年畢業的。 畢業之后,以為年輕,有的是任性資本,也有的是發展可能,結果頻繁跳槽,稍有不順就辭職。 畢業5年跳槽了24次。 最短一次,只做了半天。最長一次,也不過4個月。
單位上班25條建議 1、不論你住得多么遠,每天早上最少提前10分鐘到辦公室,如果是統一班車,也應提前5分鐘趕到候車點。上班不遲到,少請假。 2、在任何地方,碰到同事、熟人都要主動打招呼,要誠懇。 3、在車上,要主動給年長者、領導、女同事讓座。不要與任何人爭上車先后、爭座位。
我帶過200名下屬,發現能成事的年輕人擁有這4種特質 文/徐大維 我們看過太多宣揚成功者的文章,他們高高在上,大開大合,卻沒有一點實際參考價值。 今天良叔講四個曾經的屬下,也許與那些大人物比太過渺小,但卻是我親眼見證。
90%的職場人,都踩過這4個坑 文/二次元貓小姐 有個小姑娘跟我吐槽說,因為自己的疏忽影響了團隊的業績,她被團隊成員孤立起來了。 小姑娘覺得自己很委屈,平時大家都各忙各的,沒有人教她,結果出了問題,大家都討伐她。
35歲,月薪4500:那些被嫌棄的中年人,小心翼翼地活著 文/沈小星 前天,一個朋友事業到了瓶頸期,找我咨詢如何賺更多的錢。 我管他叫李哥,今年35歲。目前正在找工作,上一份工作月薪4500,沒有獎金,沒有年終獎,干了三年。 他對我訴苦:我這年齡出來找工作真是太難了。
從國企離職,我不止一次后悔過 文/亮司 “因個人原因不能在公司繼續工作,申請辭職。” 當我在國企的解除勞動合同申請表上簽下名字,蓋上拇指紅印時,我問自己,你真的準備好離開這個穩定的環境了嗎? 那時候,我還完全不知道往后的路要怎么走。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文/哈叔 1 晚上幾個朋友小聚,因為都已經有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教育這個話題。 老陳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這幾年,他幾乎每個月都會帶著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北京7年,我賺了2551元:一線城市的生活到底有多難 文/貓慕 1 我在北京總共待了7年。 2012年我從河北考到北京; 2016年畢業,前前后后做了好幾份工作; 2019年1月25日,我正式辭職,回了老家河北石家莊。 離京時,我最好的朋友羅子京來南站送我。
36歲,猝死,連續工作22個月無休:掙再多錢,健康才是你最后的不動產 文/國館 歲末年初,你知道看到什么新聞最讓人心疼嗎?是猝死。 加班熬夜,加著加著人沒了;開車,開著開著人沒了;洗澡,洗著洗著人沒了。 你真的不能把未來規劃得太長遠,因為在現代這個高壓社會,一個突發的身體狀況會讓你的生命從此
所有的高薪,背后都是一幫玩命的人 文/哈叔 月薪過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多達到這一標準的人會告訴你,就那樣,沒什么特別的,甚至有人會說,感覺很不好。 但是,沒嘗過那份鮮的人總是在不斷地意淫著那份美好,總認為那種感覺應該是很爽的才對。
唯有敬業,方能立業 文/沐心 1 我常去的理發店,有一位洗頭的小哥。每次碰到他給我洗頭發,我的心里都有一點抗拒。因為,他在洗頭的過程中,并不怎么用心。雖然并不是直觀看著,但我感覺到他的敷衍了事。懶散地抹著泡沫,隨意地來回撓幾下頭皮就準備沖水,感覺根本沒有洗干凈。
你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前途 文/李思圓 1 前幾天晚上,有個前同事找我有點事,隨后問我,為什么她當初在公司待了五、六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領導依舊不肯重用? 雖然當時我的回答是,這是公司的失誤,沒有好好珍惜人才。但我心里很清楚,她的問題究竟在哪里,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